11月8日,冬天的第一个节气——立冬。什么事“立冬”?《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
立冬三候
一候:水始冻
立冬之日,随着气温降低,有些地区水开始结冰。
二候:地始冻
此时的土地也开始冻结,薄薄的一层霜,地面上也开始出现冻土现象。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这个时节,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这标志着天地间生物的阳气到了藏的阶段。
立冬习俗
立冬在古代社会是“四时八节”之一,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我国部分地区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人们通过这些习俗来祈求上天赐予来岁的丰年,并享受丰盛的节日。
在立冬这一天,很多地方还有补冬的传统,俗话说:“立冬补冬,补嘴空”。说的是立冬节气后,天气转谅,人们会准备很多食物,阖家一起享用,这些食物中大多是羊肉、鸡肉、鸭肉等滋补型食物,立冬节气时吃了可以温暖身体、补充能量。
而立冬这天关于“吃”这方面,南北两方有很大的差异。老北京人说:“立冬补冬,不补嘴空。”这补冬的规矩便是吃水饺。而北方也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而南方则喜欢吃鸭,北吃饺子南吃鸭,萝卜老鸭煲就是南方人冬至最爱的滋补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