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指出,尽管当前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成效初显,但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还不相匹配。受经济、技术、市场等因素限制,产业发展尚存集约化程度较低、回收环节税赋较高、配套政策缺失等瓶颈。
首先是行业集中度不高,“小、散、乱”的状态普遍存在。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云南供销系统有16家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这些企业结构较单一、规模偏小、实力偏弱,再生资源经营业务发展相对滞后。山东省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则是以民营经济为主的企业群体,内部结构“小、散、乱”的状态依然存在,规范化、集约化、标准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其次,回收环节税赋较高也是行业一大痛点。有企业反映,由于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不能从产废单位和城乡居民手中取得增值税进项税抵扣发票,企业销售回收的再生资源,必须按销售价格全额缴纳增值税和以增值税为基数的地方税,也导致税务部门有效认定回收企业的经营成本存在困难。
还有就是不少企业环评手续缺失。业内人士指出,当前依然有一些中小型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因缺乏长远发展规划,不重视环保、安全生产等设备设施投入,由此导致企业不同程度存在环保隐患。有调查发现,在某省份,超过三成的回收企业和超过90%的基层回收站点没有环评手续,未批先建的问题时有发生,回收企业缺乏必要的环保处理手段。
再生资源企业的经营理念也面临突破和创新。部分再生资源企业对统一规划建设工作认识不足,依然固守传统经营理念,停留在过去市场管理者的角色定位上,对今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缺乏预判。